聯系人:楊經理
傳真:0372-5683599
電 話:0372-5688682
手 機:13403828864
郵箱:jindisn@163.com
地 址:安陽縣曲溝鎮北固現村
網 址:http://www.zkdfgc.com
從水泥到混凝土,恰似一個“孩童”,有一天會長大,成為支撐工程建筑的棟梁。
一段時間以來,由于發展的不同步,在國內,水泥與混凝土被人為割裂開來,成為兩個獨立的行業,為建筑質量控制和行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。
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樊粵明,長期以來投身于水泥這一傳統產業,將基礎研究與實際工程應用相結合,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。對于水泥與混凝土的關系,樊粵明教授將其比喻為孩童,倡導“優生優育”,呼吁人們按材料科學規律發展建設,為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之風打下一針警醒劑。
上個世紀80年代,剛從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樊粵明就已經敏銳的意識到,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,將帶來巨大的水泥建材需求,于是立志將自己所學的相關技術知識應用于實際,提高效益,服務社會。
30余年來,樊粵明始終堅持“產學研”相結合的發展思路,所有研究都著眼于工程應用中的實際問題,在與塔牌集團、廣英集團等企業的合作中,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,通過資源共享,優勢互補,最終達到學校與企業雙方的共贏。
基于多年來對水泥及混凝土的應用研究,樊粵明也逐漸發現,國內企業和單位在水泥、混凝土等建材的生產與應用中存在著較為嚴重的脫節,不但影響建筑物使用壽命,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,更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。為此,他逢會必提,逢人必講,呼吁人們按材料科學的規律發展建設。
作為一位有責任、有擔當的學者,樊粵明無疑值得我們所有人認同和尊敬。就在日前,中國水泥網記者有幸采訪到樊粵明,就水泥粉磨工藝與混凝土制備之間的關系作了一番詳細交流。
著名混凝土專家,清華大學廉慧珍教授曾表示,混凝土作為一種極為復雜的建筑材料,其研究應用應當貫穿于整個生命周期。該觀點與樊粵明倡導的水泥、混凝土“優生優育”可謂不謀而合。
對于水泥與混凝土,樊粵明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描述。他說,混凝土就像一個嬰兒,當他還在蹣跚學步的階段,不按科學方法照料,反而揠苗助長,這對其將來的健康成長絕對不利。
在與樊粵明的交流中,他還著重強調到“水泥與混凝土的“優生優育”應該包含三個方面,一是優選材料,根據混凝土性能需求,充分考慮個體材料的優化選擇;二是優化配方,按照應用實際選擇不同的材料混合比;三是優化加工過程、制造過程?!?/p>
其中,需要指出的是,水泥作為混凝土制備過程中最為重要的膠凝材料,不同品質的水泥將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、力學性能、耐久性能、體積穩定性能、經濟性能等產生重要影響,而由于粉磨工藝環節關系到對水泥粒型和級配,因此一直以來受到業內廣泛關注。
對于業內的擔憂,樊粵明表示了一定的認同,但也給出了略有差異的答案。在他看來,水泥的顆粒級配和粒型,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是顯然的,水泥顆粒分布越開,混凝土的性能越好,但這并不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唯一途徑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站掃一掃